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是智慧的,他的求职技巧令人十分敬佩。就拿刘备三顾茅庐这件事情中就可以体现。下面我们看看诸葛亮是如何教大家找工作的!
借助口碑 迅速冒尖
人才众多,竞争激烈,起点又低,怎么冒尖?
面对这一情况,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是利用口碑包装自己。借助徐庶影响完成了第一步。徐庶文武双全,性格坚毅,属于敢想敢干的突破型人才,颇得刘备的信任。
以往只听过诸葛亮的虚名,现在才能卓越的徐庶自认诸葛亮比自己还高出很多,刘备一看,对诸葛亮的欣赏指数一下子有了大幅提高,并决心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。
这种方法,今天的我们如何借鉴呢?一方面,了解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看看他身边的朋友是何类人;另一方面,当我们需要展示自己的时候,其实不用自卖自夸,只要把我们身边一两位优秀的朋友展示给别人也就够了。这叫做呈现身边人,以展现自己;观察身边人,可以了解他人。一个有才华的人,应该学会使用这种间接手段,达到直接展示自己的目的。
制造差异 吸引眼球
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七回“司马徽再荐名士,刘玄德三顾草庐”中有这样一段描写——司马徽来见刘备,他对刘备这样描述诸葛亮:别人非常用功地钻研问题,唯独诸葛亮是看大略,把握一下总体就行了;在别人学习的时候,诸葛亮抱膝长啸;当大家问他的志向是刺史还是郡守时,他笑而不答。
从这个回合里,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的特立独行和职业定位。
独特的方法、远大的目标让诸葛亮显得很突出。而且,他还更加大胆地对自己做了一下“概念包装”,自取道号叫卧龙,住的地方叫卧龙岗。龙在中国是尊贵的象征,代表着高高在上,绝对权威。诸葛亮大胆地把自己比作龙,强调了自己“荆州第一名士”的地位,让人印象深刻。
排名第一到底有什么好处呢?这个在心理学中有研究了,第一名能获得95%的人关注,第二名只能获得3%的关注,第三名得到的关注也就1%,第四名以后就几乎没有人关注了。所以,要想获得足够的关注,必须要争取做第一,有条件要做第一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第一——这就是诸葛亮当年包装自己时坚持的基本原则。
欲擒故纵 激发需求
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,这个故事本身就是真身智慧和化身智慧相结合的一个故事。诸葛亮充分的了解了作为领导的刘备的心理特征:“急”和“疑”。
急——此时江东孙权南据闽粤,饮马长江;中原曹操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而刘备自己只能投奔刘表寄人篱下,别人的事业红红火火,自己年逾四十却一事无成,能不急吗?
疑——荆州确实有人才,诸葛亮确实名声大,但是这个人才能力到底有多大,是否名副其实,在自己的队伍中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,刘备心里一点底都没有。
对于又急又疑的领导,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。我们来具体关注一个细节——
刘关张三人来到隆中,远远地就听见一个农夫在唱“苍天如圆盖,陆地似棋局;世人黑白分,往来争荣辱;荣者自安安,辱者定碌碌。南阳有隐者,高眠卧不足!”,刘备问这个是谁做的?农夫回答说“卧龙先生”,刘备就问诸葛亮家住哪里,农夫给刘备指点了准确的地址,于是刘备非常顺利就找到了诸葛亮的家。
诸葛亮给农夫上音乐课!为什么会这样做?其实还是借助农夫的口宣扬自己。有大志向的人,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好传播工作,而且要从身边做起,从眼前人做起。酒香还怕巷子深,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展示和传播。
高调出场,低调说话
话说刘关张三人来到庄前叩门,童子开门。刘玄德说:“有劳仙童转报,刘备专来拜见先生。”童子曰:“今日先生虽在家,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。”刘备态度很好,看到诸葛亮睡在草堂之上,刘备就规规矩矩地站在阶下。站了半晌,诸葛亮还是不醒。这样,又过了一个时辰,诸葛亮才睡醒。谁知醒来后,诸葛亮满口谦虚之词:“我不过是一个种地的农民,才疏学浅,怕耽误您的事业。”
一开始诸葛亮怠慢刘备,其实还是在测试刘备的诚心。你越是心急,我就越是要测试,这就是高调出场,将自己放在高姿态的位置上,留给对方一个低姿态的位置。
之后,诸葛亮不断谦虚推让、自我贬低,其实是以退为进。用低调的语言,衬托实际的才华。他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:
其一,提升对方的满意度。有一个概念叫“心理期望”,超出期望了就满意,低于期望就不满意。这个策略就是通过谦虚低调,降低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,从而在真正展示的时候,获得更高的满意度。
其二,让对方对自己说的话有更深的印象。重要的想法不能一上来就说,需要先激发听众的情绪,等大家的注意力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了,才发表最重要的内容。
从以上两点,我们可以看到,其实谦虚低调不光是美德,它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。一个人要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,就要懂得先收回来,再放出去。诸葛亮谦虚低调,就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。